首页 > 专家智库 > 现代工业 > 郭建春
郭建春

  郭建春,男,最高学历:博士研究生

  技术职称:教授,从事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

  工作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西南石油大学

  简历

  郭建春,男,1970年9月生,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油气藏增产改造方向学术带头人,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院长,兼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油气开发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天然气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是致密油气藏增产改造理论与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培育)、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担任国务院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海洋深水石油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中国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油气储层组副组长、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亚太地区成都分会主席、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曾获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孙越崎青年科技奖”、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2013.01-至今: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致密油气藏增产改造理论与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培育)负责人,2014年8月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进行页岩气压裂理论与新技术交流;2014年5-6月赴瑞典皇家工程院、乌普沙拉大学进行创新能力培训;2013年4月,赴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帕莫拉分校学术交流;2013年5月,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交流二氧化碳封存与利用、致密油气藏开发;2013年6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油气开采技术论坛特邀主题报告;2014年3月,应邀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SPE亚洲海洋技术年会,并作大会主题报告。

  2010.01-2012.12: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院长

  储层增产改造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201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6.07-2009.12: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三级教授,副院长


  兼任天然气开发教育部工程中心建设负责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设负责人,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2006年被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7年获得孙越崎青年科技奖,2009年被批准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2004.11-2006.07: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

  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五四”奖学金和建昊奖学金,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协助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2005年获四川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2005年遴选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6年被批准为第七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00.12-2004.10: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副教授

  四川省“天然气开采”重点实验室学术秘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因在中石化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深度酸压理论与技术中的突出贡献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授予的“塔河油田110万吨产能建设先进个人”(石油高校唯一)和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09-2000.12: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讲师

  赴加拿大进行岩石力学、油气层伤害与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与交流。

  1998.07-2000.09: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讲师

  从事油气藏开采及增产技术方面的教学、科研。四川省精品课程《采油工程》的主要建设人,2000年获得四川省授予的“四川省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

  主要研究成果

  近五年,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5)、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排名第1)、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排名第1)、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2项排名第1、1项排名第2)、二等奖2项;发表SCI源刊论文28篇、EI源刊论文32篇;授权发明专利18件;出版专著和教材2部。培养的硕博士生获全国百优博士论文提名奖1人,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2人,四川省优秀硕士论文3人。

  一、省部级荣誉称号

  1、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共中央组织部、科技部,2014年

  2、“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2009年;

  3、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2010年;

  4、第十六届“孙越崎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2007年;

  5、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委、省政府,2010年;


  6、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委、省政府,2006年;

  7、四川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四川省组织部、人事厅、科技厅,2005年;

  8、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四川省科技厅、人事厅、宣传部,2005年;

  二、科技获奖

  1、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碳酸盐岩油气藏转向酸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授予单位:国务院,排名第5,2013年;

  2、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致密气藏水平井多裂缝渗流与精细分段压裂关键技术及推广应用》,授予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排名第1,2014年;

  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高温深层油气藏支撑剂高效铺置压裂技术与应用》,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排名第1,2013年;

  4、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异常高应力气藏完井与改造关键技术》,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排名第1,2012年;

  5、中国专利优秀奖,《适用于160℃-200℃地层加砂压裂的交联剂》,授予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排名第1,2012年;

  6、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特殊类型复杂油气藏压裂酸化改造关键技术及应用》,授予单位:国家能源局,排名第2,2011年;

  7、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特殊油气藏增产理论与应用技术》,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排名第2,2009年;

  8、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低效低渗储层增储上产压裂配套技术》,授予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排名第3,2008年;

  三、发表学术论文

  1、Jian-Chun Guo,Zhi-Hong Zhao,Song-Gen He,Hao Liang,Yu-Xuan Liu ,A new method for shale brittleness evaluation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5(73):5855–5865。 SCI

  2、Jianchun Guo,Qianli Lu,Haiyan Zhu,Yonghui Wan,Perforating cluster spac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horizontal well multi-stage fracturing in extremely thick unconventional gas reservoir,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5,2。SCI

  3、Jianchun Gu,Jian Ma,Zhihong Zhao,Yang Gao,Effect of fiber o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y of fracturing fluid,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5,23(1)。SCI

  4、Jianchun Guo,Huifeng Liu,Yuanqiang Zhu,Yuxuan Liu ,Effects of acid–rock reaction heat on fluid temperature profile in fracture during acid fracturing in carbonate reservoirs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4,122:31-37。 SCI


  5、Guo Jian-chun,Gou Bo ,Improved proppant placement in glutenite reservoir aids fracturing ,Oil & Gas Journal,2014,111(2):22-27。 SCI

  6、Guo, J. C.,Nie, R. S. ,Nonlinear flow model for well production in an underground formation,Nonlinear Processes in Geophysics,2013,20(3):311-327。 SCI

  7、Guo, Jian-Chun,Nie, Ren-Shi,Jia, Yong-Lu ,Dual permeability flow behavior for modeling horizontal well production in fractured-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s ,JOURNAL OF HYDROLOGY,2012,464:281-293。 SCI

  8、 Guo, Jian-Chun,Nie, Ren-Shi,Jia, Yong-Lu ,Unsteady-state diffusion modeling of gas in coal matrix for horizontal well production ,AAPG Bulletin,2014,98(9):1669-1697。SCI

  9、Jianchun Guo,Jian Ma,Zhihong Zhao,Yang Gao ,Effect of fiber o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y of fracturing fluid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5,23(1):356-362。 SCI

  10、Jianchun Guo,Qianli Lu,Haiyan Zhu,Yonghui Wang ,Perforating cluster spac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horizontal well multi-stage fracturing in extremely thick unconventional gas reservoir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5,In Press(Available online)。 SCI

  11、Jianchun Guo,Yuxuan Liu ,A comprehensive model for simulating fracturing fluid leakoff in natural fractures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4,21:977-985。 SCI

  12、Jianchun Guo,Yong Xiao,Heng Wang ,Stimulation for minimizing the total skin factor in carbonate reservoirs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4,21:326-331。 SCI

  13、Guo Jianchun,Xiao Yong,Zhu Haiyan ,A New Method for Fracturing Wells Reservoir Evaluation in Fractured Gas Reservoir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14,24。 SCI

  14、Jianchun Guo,Yuxuan Liu ,Opening of Natural Fracture and Its Effect on Leakoff Behavior in Fractured Gas Reservoirs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 Engineering,2014,18:324-328。 SCI

  15、Guo Jian-chun,Zhao Zhi-hong ,China vigorously promoting shale gas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Oil & Gas Journal,2012,110(3):60-64。 SCI

  16、Guo Jianchun,Gou Bo,Yu Ting,Yi Jizheng ,New Design Method of Multi-Stage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Shale Horizontal Well ,Offshore Technology Conference Asia,2014.3.25-2014.3.28。 EI

  17、Guo Jianchun,Gou Bo,Liu Yuxuan ,Fracturing Stimulations Improve Oil Well Performance in Deep Tight Glutenite Reservoirs of the Shengli Oilfield ,SPE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Asia Pacific,2013.11.11-2013.11.13。 EI

  18、Jianchun Guo,Yuxuan Liu ,Modeling of Proppant Embedment: Elastic Deformation and Creep Deformation,SPE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Conference & Exhibition,20-28,2012.3.14-2012.3.16。 EI

  19、Jianchun Guo,,Yingchun Yue,Mingshui Song,Xue Li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Ultra High Temperature Fracturing Technology for Glutenie Formations ,The CPS/SPE International Oil & Ga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2010.6.8-2010.6.10。 EI


  20、Jianchun Guo,Fanhui Zeng,Jinzhou Zhao,A model for predicting reservoir fracturing pressure of perforated wells after acid damage,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1,38(02):221-227。 EI

  21、郭建春,曾冀,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井筒非稳态温度-压力耦合模型,石油学报,2015,36(2)。EI

  22、郭建春,苟波,非对称3D压裂和裂缝无序性压裂设计理念与实践——以四川盆地川西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天然气工业,2015,35(1)。EI

  23、郭建春,路千里,曾凡辉,楔形裂缝压裂井产量预测模型,石油学报,2013,34(2):346-352。 EI

  24、郭建春,何春明,压裂液破胶过程伤害微观机理,石油学报,2012,33(06):1018-1022。 EI

  25、郭建春,曾凡辉,赵金洲,酸损伤射孔井储集层破裂压力预测模型,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02):221-227。 EI

  26、郭建春,尹建,赵志红 ,裂缝干扰下页岩储层压裂形成复杂裂缝可行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08):1589-1596。 EI

  27、郭建春,卢聪,肖勇,任冀川,佘朝毅,桑宇 ,四川盆地龙王庙组气藏最大化降低表皮系数的储层改造技术,天然气工业,2014,(03):97-102。 EI

  28、郭建春,梁豪,赵志红,王兴文 ,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设计方法——以川西页岩气藏某水平井为例,天然气工业,2013,33(12):90-94。 EI

  29、郭建春,岳迎春 ,重复压裂转向机制流固-耦合分析,岩土力学,2012,33(10):3189-3193。EI

  30、郭建春,王世彬,伍林 ,超高温改性瓜胶压裂液性能研究与应用 ,油田化学,2011,(02):201-205。 EI

  四、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一种模拟支撑剂回流的测试装置及方法、ZL201110050030.X、排名第1

  2、支撑剂嵌入深度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ZL200910058786.1、排名第1

  3、支撑剂嵌入深度的测量装置ZL200920079958.9、排名第1

  4、一种提高支撑剂在大厚储层中有效铺置的方法、ZL201110048510.2、排名第1

  5、适用于160℃-200℃地层加砂压裂的交联剂、ZL200910311299.1、排名第1

  6、利用酶降解制备压裂用小分子瓜胶的方法、ZL201110263152.7、排名第1

  7、一种低伤害小分子瓜胶压裂液、ZL201110263461.4、排名第1

  8、一种模拟酸刻蚀裂缝导流能力的测试装置及方法、ZL201010203373.0、排名第1

  9、一种预测酸损伤后储层破裂压力的方法、ZL201010534630.9、排名第1

  10、一种增加黄原胶水溶性的改性方法、ZL200910164381.6、排名第1

  11、基于声波聚焦共振技术破裂岩石的油气田增产方法及装置、201210142059.5、排名第1

  12、一种模拟平板酸岩反应的测试装置及方法、201210239116.1、排名第1

  13、一种纤维转向酸、201310447540.5、排名第1

  14、用于油气田开发的自支撑裂缝测试分析装置及方法、201210239135.4、排名第1

  15、一种用于压裂酸化作业的快速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ZL201110150790.8、排名第2

  16、一种用于180-200℃高温地层的油气井压裂液、ZL200910058231.7、排名第2

  17、一种用于清洗井筒硫沉积的硫溶剂、ZL201010166164.3、排名第3

  18、用于超深井改造的降阻酸、ZL201010219213.5、排名第3

  19、一种页岩油藏水力压裂支撑剂量的确定方法、201210359470.8、排名第1

  20、一种适用于140-180℃地层酸化的缓蚀剂、201210337254.3、排名第2


  精通的专业和设备

  自1992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油气田开发工程领域的低渗、致密油气藏压裂酸化流体与多孔裂隙岩石力学耦合、压裂材料与岩土物理化学耦合、分子结构设计和制备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带领团队采用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机理与工程技术结合、室内研究与现场实施验证结合的思路,在支撑剂输送对流沉降机理、支撑剂与岩石力学耦合模型、酸岩反应机理和裂缝转向力学机制、酸损伤降低破裂压力理论、压裂液添加剂分子结构设计和制备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基于理论创新研究成果,创建了以满足180-200℃地层压裂要求的超高温瓜胶新型工作液体系、酸损伤降低破裂压力预测模型等为代表的高温、深层油气藏改造技术;发明了以变密度加砂压裂技术、防支撑剂嵌入的高导流能力压裂技术为代表的泥页岩/砂泥岩交互/砂砾岩油气藏水力压裂理论与技术;发展了以网络裂缝酸化技术为代表的缝洞/裂缝型碳酸盐岩油气藏高效深度酸压技术;创建了以水平井双目标优化技术为代表的非均质油气藏压裂优化设计技术。

  精通的专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采油工程专业。

  自主研发了油气藏增产改造相关的系列测试装置:

  (1)压裂酸化裂缝导流能力测试仪;

  (2)压裂酸化工作液动态滤失仪;

  (3)三维激光扫描轮廓成像仪;

  (4)支撑剂嵌入深度测试仪;

  (5)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测试分析系统。

  在研项目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中国石油集团等纵横向项目30余项。近五年,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7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51490653、页岩地层动态随机裂缝控制机理与无水压裂理论、2015/01-2019/12、296万元、在研、技术负责。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4178、页岩油藏网络裂缝导流模型研究、2014/01-2017/12、82万元、在研、主持。

  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6-002、精细勘探关键技术攻关与系统配套、2011/01-2015/12、373万元、在研、主持。

  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2-004、深层储层改造关键工艺技术研究、2011/01-2015/12、150万元、在研、技术指导。

  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45-03、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酸液体系研究、2011/01-2015/12、156万元、在研、技术指导。

  6、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13-373、致密油气藏增产改造理论与技术(培育)、2014/01-2016/12、300万元(配套)、在研、团队负责人。

  7、四川省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专项计划,2011JTD0018、储层增产改造、2012/01-2014/12、150万元、在研、团队负责人。

  8、四川省重大科技支撑计划,2015SZ0003、页岩气钻完井工程技术研究、2015/01-2016/12/、820万元、在研、课题长

  9、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科技项目、新场须五气藏压裂裂缝延伸机理及增产措施研究、2014/09-2015/09、110万元、在研、主持

  10、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科技项目、安岳须二气藏水平井压裂参数优化研究、2015/02-2015/08、30万元、在研、主持


  未来研究方向

  我国陆上致密砂岩气资源为12×1012m3,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约385×108t油当量、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约45×108t油当量,平均探明率仅为11%左右,这两类油气资源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国外勘探开发经验表明,水平井结合分段压裂技术是开发致密砂岩油气资源的关键技术手段,高效深度酸压技术是非均质碳酸盐岩油气藏有效动用的关键技术。

  “十二五”期间,我国水平井以每年1500口井的速度增长,但缺乏满足我国致密气藏特征的缝网压裂理论体系。在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方面,裂缝和缝洞发育等复杂介质下碳酸盐岩油气藏酸压改造和渗流基础理论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研究方向一:致密油气藏水平井缝网压裂基础理论研究

  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已逐渐成为我国致密油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其核心是在储层中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沟通更大的储层体积,实现对储层的体积改造。其突破了传统压裂理论:(1)缝网渗流机理非常复杂,突破了传统双翼对称裂缝的渗流理论模式;认识缝网渗流机理,是建立缝网压裂产能预测模型的基础。(2)裂缝起裂突破了传统的断裂破坏准则,起裂压力和起裂特征难以预测,需建立复杂裂缝的起裂模型,指导缝网压裂,并为缝网压裂模拟提供基础。(3)裂缝扩展不再是相对规则对称双翼形态,突破了传统的裂缝三维扩展理论,需建立综合地层岩石性质、天然裂缝特征、地应力状态和压裂工艺等影响的网状裂缝扩展模型。(4)压裂液突破了规则裂缝中三维流动,支撑剂也突破了在传统粘弹性流体中的沉降运移规律,需建立网络裂缝中支撑剂输送沉降模型,模拟支撑剂在网络裂缝中的分布。(5)裂缝导流能力突破了传统靠支撑剂形成的裂缝,存在大量自支撑的细小裂缝,需要建立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预测模型,认识其影响规律。

  目前,缝网压裂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方向紧密围绕致密气藏水平井缝网压裂的新特点,以缝网压裂模拟理论和缝网渗流机理两方面为核心,综合致密气藏流固耦合和水平井多裂缝干扰理论,系统开展致密气藏水平井缝网压裂优化的相关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内容为:

  (1)致密储层水平井缝网渗流机理研究;(2)裂缝性致密储层水平井裂缝起裂模型研究;(3)网络裂缝支撑剂沉降输送理论研究;(4)网络裂缝导流能力预测模型;(5)致密气藏水平井缝网压裂裂缝扩展模型研究。

  研究方向二:复杂条件下碳酸盐岩酸压理论研究

  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由于酸作用的介质复杂,酸液在缝-洞-基质三重介质中的流动规律极其复杂,酸液在储层中的滤失机理认识不清;酸液与岩石矿物反应后的裂缝表面的刻蚀形态复杂,目前还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酸液在裂缝中流动过程中与岩石反应的速度不断变化,其反应过程难以模拟,涉及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及酸与不同矿物组成岩石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复杂;目前普遍认识到酸在裂缝中流动与岩石发生反应的过程中,会在岩石表面产生蚓孔,虽然这方面已有了较多的实验研究和初步理论研究,但其预测理论还不够深入;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压裂酸化设计主要依靠经验;改造后油气在人工裂缝-天然裂缝-洞-基质中的复杂流动,改造后的效果预测评价理论也不完善,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酸压优化设计理论。只有在这些碳酸盐岩油气藏酸压基础理论取得突破,才能完善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技术,提高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效果。

  基于在碳酸盐岩酸压理论和方法方面的研究基础,拟进一步在复杂碳酸盐岩酸压理论方向开展深入理论研究;以酸岩反应理论和酸液与碳酸盐岩力学耦合理论为核心,建立酸刻蚀裂缝形态与导流能力的内在联系、复杂碳酸盐岩的酸蚀裂缝形态及导流能力的预测模型;建立酸压优化设计和压后效果评价理论,为提高我国复杂条件下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效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为:

  (1)酸液-复杂碳酸盐岩反应动力学研究;(2)复杂碳酸盐岩酸蚀裂缝形态模型化研究;(3)复杂碳酸盐岩酸蚀裂缝中流体流态研究;(4)酸液


与缝洞型碳酸盐岩体力学耦合理论;(5)酸岩后效果评价模型研究。

  待转化的专利或成果

  1、基于声波聚焦共振技术破裂岩石的油气田增产方法及装置,ZL201210142059.5

  本发明专利是一种基于声波聚焦共振技术破裂岩石的油气田增产方法及装置,供电电缆连接电源模块后变换为直流电源,直流电源通过驱动供电电缆提供给驱动模块,驱动模块产生固定频率的高压脉冲信号,并且此高压脉冲信号的频率值与待破碎岩石的固有频率接近,高压脉冲信号经驱动信号电缆使声波聚焦换能器发射出声波信号,声波信号经抛物球面聚焦至焦点处,调整焦点的位置使其落在待破碎岩石上。本发明利用共振原理,通过变频和聚焦,将声波能量聚焦在所需要破碎的岩石区域,使其因共振而破裂,本发明可在井下固定位置,固定范围内产生人工裂缝,可用于污染井的增产,也可用于改变岩石应力状态,为大型增产改造措施(如水力压裂)提供有利条件。

  2、用于油气田开发的自支撑裂缝测试分析装置及方法,ZL201210239135.4

  本发明专利为油气田开发工程领域压裂自支撑裂缝测试分析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由储液罐、平流泵、预处理工作液罐、倒模液罐、导流室、位移传感器、油压机、造缝器、回压控制器、收集液瓶、数据采集与控制板、计算机组成。该方法包括:将岩心自然断裂成两块岩板;岩板放入导流室内腔形成自支撑裂缝缝内流体流动区;加载初始压力使缝内流体流动区充满测试流体;对缝内流体流动区进行预处理;启动计算机,输入实验参数,注入测试流体;得到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再次对缝内流体流动区进行处理;驱替倒模液进入导流室形成倒模铸体。本发明不仅可以模拟自支撑裂缝的真实情况,得到准确的导流能力测试数据,还能得到自支撑裂缝缝内流体流动形态。

  3、一种适用于140-180℃地层酸化的缓蚀剂,ZL201210337254.3

  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140-180℃地层酸化的缓蚀剂,由20-30重量%的噻唑衍生物,10-20重量%的有机胺,5-10重量%的表面活性剂和40-55重量%的溶剂组成。所述噻唑衍生物是指2-氨基-4-(对甲苯基)噻唑,2-甲氧基噻唑,噻唑-4-甲醛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溶剂为醇类。该缓蚀剂的噻唑衍生物和有机胺通过分子中的杂原子吸附到钢材表面,隔离酸与钢材,起到保护钢材的作用。本发明在140-180℃的环境下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满足油气田酸化140-180℃高温地层的需要,本发明对金属的腐蚀速率满足行业标准的一级指标,切实起到了保护井下设备和管柱的作用

  4、用模拟平板酸岩反应的测试装置模拟平板酸岩反应的方法,ZL201210239116.1

  本发明是一种模拟平板酸岩反应的测试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由储液罐、流量计、耐酸柱塞泵、管线电加热套、平板夹持器、柱塞计量泵、液压油罐、冷凝管、耐酸过滤器、回压阀、收集液罐、压力计、分子真空泵、数据采集与控制板、计算机组成,该方法是将岩板置于平板夹持器内腔,采用垫片模拟裂缝宽度;开启柱塞计量泵,加载密封压力,取出垫片;启动分子真空泵,压力计调零;打开装有酸液的储液罐;启动计算机,输入实验参数,注入酸液;计算任意时刻的酸岩反应速率。本发明不仅可用于准确计算酸岩反应速率,还能分析评价影响酸岩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为研究平板酸岩反应提供了专用设备和测试方法。

  5、一种纤维转向酸,ZL201210447540.5

  本发明是一种纤维转向酸,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盐酸12-30%,缓蚀剂1-3%,表面活性剂1-2%,铁离子稳定剂1-2%,纤维0.1-2%,其余为水。所述纤维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或聚酯纤维,使用长度为5-30mm;所述缓蚀剂为甲基硫酸十七碳烯基咪唑啉铵、甲基硫酸十七烷基-二羟乙基咪唑啉甲基铵、氯化-1-N-羟乙基-2-烷基咪唑啉铵或其混合物;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十六烷基磺酸钠或其混合物;所述铁离子稳定剂为柠檬酸钠、异抗坏血酸钠或其混合物。本发明将纤维注入地层,纤维互相缠绕,堵塞开度较大的裂缝和孔隙,引导酸液改变流向,达到均匀布酸和深部酸化,纤维完全降解,对地层无污染。


  6、一种页岩油藏水力压裂支撑剂量的确定方法,ZL201210359470.8

  本发明专利是一种页岩油藏水力压裂支撑剂量的确定方法,主要根据等效渗流原理,建立缝网系统与支撑剂量关系的定量模型;基于储层流体高压物性资料、地层压力资料、岩石资料和油藏地质建模通用的Petrel软件提供的地质模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通用的Eclipse软件优选高渗透带数量、体积和渗透率;)根据优选的高渗透带数量、体积和渗透率,结合建立的模型确定页岩油藏水力压裂施工用的支撑剂量。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解决页岩油藏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支撑剂用量的盲目性,提高压裂增产效果,节约压裂经济成本。

立即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