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勇,男,最高学历:本科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凉山州西昌农科所高山作物研究站
通讯地址:西昌市胜利南路142号凉山州西昌农科所
个人简历
徐成勇,男,汉族,1965年4月17日出生,四川西昌市人,1988年从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凉山州西昌农科所高山作物研究站(原凉山州昭觉农科所)工作至今,2003年获四川农业大学农业高新技术与管理专业本科文凭,1994~1995年任畜牧师,1996年任农艺师,开始从事马铃薯遗传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2006年~任高级农艺师,2007~年任凉山州西昌农科所高山作物研究站副站长,2008年~任国家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产业凉山试验站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创新团队加工型马铃薯育种岗位专家,2011年~被聘为凉山州州级科技项目评审和成果鉴定专家库专家,2013年~2018年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三区”选派专家(2014年~2020年),主持育成马铃薯新品种9个:川凉薯1号、川凉薯2号、川凉薯3号、川凉薯4号、川凉薯5号、川凉薯6号、川凉薯7号、川凉薯8号、川凉薯9号,参与育成马铃薯新品种4个:凉薯17、凉薯8号、川凉薯10号、川彩芋1号;获发明专利1项(专利号:ZL201310002580.8)。获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凉山州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巴中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20篇,获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4项、优秀奖1项。
研究主要成果
任高级农艺师以来,主持和参与部、省、州级马铃薯科研项目16项,创制出新的品种和大批无性系,这些资源材料丰富了四川马铃薯亲本资源类型. 并采用有性杂交途径,通过系统选育主持通过四川省审定品种12个(川凉薯1号-9号9个品种为第1完成人,川凉薯10号和川彩芋1号为第6完成人,凉薯8号为第2完成人),其中“川凉薯系列”和凉薯8号品种纳入四川省良种补贴,川凉薯2号、川凉薯5号获四川省育种攻关后补助;川凉薯1号、川凉薯2号、川凉薯5号列为我省马铃薯主导品种;集成了春、秋、冬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创新形成马铃薯春秋冬三季增产全年增效的周年生产技术体系;获发明专利1项;获部、省、州 (市)级成果奖6项。其中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1项,凉山州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巴中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772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8.25亿元,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粮食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外,撰写科技论文、技术报告、实施方案等39篇,其中发表论文15篇。
精通的专业和设备
一直从事马铃薯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自担任高师以来,主持和参加部、省、州级科研项目16项,是国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成员、四川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主持培育出抗病优质高产品种12个和大批无性系;提出春秋冬马铃薯高产高效“六改”共性关键技术,集成了春、秋、冬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创新形成马铃薯春秋冬三季增产全年增效的周年生产技术体系;获发明专利1项。
在研项目
2012NZ0098-4突破性专用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
川财农〔2014〕96 号马铃薯新品种川凉薯1号-10号原种良繁体系建设(四川省财政厅项目)
川农业【2008】225号四川薯类创新团队马铃薯加工型品种选育(四川省农业厅、财政厅项目)
15NYCX0002马铃薯玉米小麦航天搭载种质资源新品系培育(凉山州科技局重点科技项目)
12YYJS0044乌洋芋新品种选育(凉山州科技局重点科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