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德,男,最高学历:博士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三十号
个人简历
现任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政府津贴获得者,多项军工配套项目首席负责人;《国家受力结构工程塑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国际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热固性分会副主任委员、《塑料工业》编委、《现代化工》编委、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第三届理事会成员、高技术有机纤维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及纺丝的研究。1988年后,工作内容主要是以芳纶Ⅱ、芳纶Ⅲ纤维为代表的芳纶系列纤维国产化项目,通过研究芳香聚酰胺的聚合、纺丝工艺以及相关产业化设备,实现芳纶纤维的国产化。
研究主要成果
主要从事以芳纶Ⅱ、芳纶Ⅲ纤维为代表的特种纤维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重点攻关及重点军工项目,主要有:“0.5kg/日芳纶Ⅲ模试研究”、“芳纶纤维的研究”、“5t/a高性能芳纶Ⅲ装置建设”、“芳纶Ⅲ纤维结构与性能研究及工程化技术研究”、“XXXX工程和重点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建设项目”、“F-3A纤维的研究”、“1000t/a芳纶Ⅱ产业化开发”等。
在芳纶Ⅲ纤维研制过程中,突破纤维分子设计、关键组分M3单体合成、三元共聚反应及其原液的纺丝成型等关键技术,共申请了十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了九项发明专利,专利覆盖了芳纶Ⅲ纤维研制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从关键组分M3单体合成路线开始,到聚合物原液合成的工艺方法、原液的连续脱泡工艺和设备、原丝的后处理等,使芳纶Ⅲ纤维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
芳纶Ⅱ领域在聚合物研制方面,发明了特殊的芳纶Ⅱ树脂制备工艺方法、连续聚合的“高温差快速反应T型混合器”设备等专利技术,解决了连续聚合的工程化难题。在纺丝方面,利用研制成功的高粘度流体连续脱泡技术、高纺速干湿法纺丝的凝固装置以及高效纤维洗涤等专利技术,通过概念设计,开发了纺丝机,建立了纺丝生产装置。高效溶剂回收方面,研究了包括萃取、汽提、脱溶、脱水、精制、精馏等工序在内的“6塔连续溶剂回收工艺技术”,实现了聚合废溶剂的连续回收,保证了芳纶Ⅱ的低成本和清洁生产。在成功完成Ⅱ纤维工程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1000吨/年芳纶Ⅱ的工艺软件包,建立了1000吨/年芳纶Ⅱ纤维的工业化生产装置,并全线开车成功。
在芳纶Ⅱ纤维研制过程中,共申请了十六项专利,授权了九项专利。覆盖了低温溶液缩聚反应、液晶纺丝等关键工艺,使芳纶Ⅱ纤维的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
在芳纶纤维技术研究与开发中,王凤德同志作为学术带头人,带领技术团队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难题,有重大发明创造,为芳纶纤维技术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王凤德同志在特种纤维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了国防科技工业协作配套先进个人,2012年荣获了第四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承担的“芳纶Ⅲ纤维研究及应用”项目荣获了2011年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精通的专业和设备
精通高性能有机纤维的研发、工程化及应用开发。主导开发的纤维品种有:对位芳纶(芳纶Ⅱ和芳纶Ⅲ)及芳杂环类纤维。目前已负责完成芳纶Ⅱ关键技术开发并建成1000t/a的生产装置,产品已推向市场;已负责完成芳纶Ⅲ关键技术开发并建成50t/a的生产装置,产品已在国防军工等领域实现批量应用;正在负责百吨级PBO工程化技术开发,拟于近期建成380t/a的生产装置。
主导设计和建成芳纶Ⅱ及芳纶Ⅲ的成套生产装置,全程参与芳纶Ⅱ、芳纶Ⅲ及PBO纤维成套装备的调研、技术交流、设计及技改过程,精通高性能有机纤维关键生产设备,包括混合与溶解、连续聚合、捏合、脱气、带式洗涤、配浆、脱泡、辊式水洗、干燥、热处理等关键设备。
在研项目
1、新一代高性能芳香族纤维结构设计理论与制备方法(科技部973项目);
2、承担国家军工配套项目3项。
未来研究方向
1、高强型、高模型及差别化芳纶Ⅱ产品开发及应用研究;
2、Rusar级和低成本芳纶Ⅲ开发及应用研究;
3、高强、高模PBO纤维及其改性产品PIPD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待转化的专利或成果
待1、1.ZL201010560846.2制备合成纤维浆粕的盘磨机磨盘
2、2.ZL201110001522.X 有机纤维浆粕的连续制备方法
3、3.ZL201210290055.1 一种芳纶的表面改性方法
专专利1和2主要是对位芳纶差别化产品浆粕的制备技术及设备,浆粕作为对位芳纶最重要的差别化产品在芳纶纸及芳纶蜂窝方面用途较广。
专专利3是一种新型的芳纶表面改性方法,可以提高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粘结性能,从而提升芳纶增强复合材料制品性能,在多种领域有应用前景。